太湖石大玩家

发布日期:2019/9/26 14:47:40  浏览次数:

太湖石大玩家

古典赏石 3月2日

诗人白居易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。他诵读成瘾,“以至口舌成疮,手肘成胝”,而他本人却对此自得其乐,有诗云:“酒狂又引诗魔发,日午悲吟到日西”。喝一盅小酒,吟一天的诗,这就是大诗人白居易的日常。人送外号“诗魔”。


1_结果.jpg


白居易老了以后,没了年少的轻狂,但是依然处处语惊四座,才华横溢。时年66岁时,白居易开始将他非凡的才华,从他爱了一辈子的诗歌,转向他的另一嗜好——赏石。


2_结果.jpg


自知时日无多的白居易,必须抓紧每一分每一秒:他在院子里摆起了一张偌大的桌子,并将早年收藏的太湖石全都摆弄过来,在院子中按照它们的形态给它们排队,不断地审视、揣摩、细品……


4年后,《太湖石记》横空出世,开辟了人们对于太湖石鉴赏的道路,让后来的人无不赞叹他这名探路者的伟大——白居易用瑰丽的笔触,将太湖石千变万化的意象美,如同轻轻将新娘盖头的一角,揭开来给后人看:

3_结果.jpg

“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,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,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,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。又有如虬如凤,若跧若动,将翔将踊,如鬼如兽,若行若骤,将攫将斗者。风烈雨晦之夕,洞穴开颏,若欱云歕雷,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。烟霁景丽之旦,岩堮霮,若拂岚扑黛,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。昏旦之交,名状不可。撮要而言,则三山五岳、百洞千壑,覼缕簇缩,尽在其中。百仞一拳,千里一瞬,坐而得之。”



4_结果.jpg


白居易《太湖石记》


除了将太湖石上升至文学层面的白居易,历史上还有他们也是与太湖石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的一帮人。


陶渊明:赏石祖师爷


魏晋南北朝时期,整个社会崇尚着诗酒风流潇酒的气息,此时最著名的赏石人物,就是各种膜拜自然,追求回归自然,并被后世文人尊奉为赏石祖师的田园诗人陶渊明。最有名的,就是他爱的那个“醒石”的传说。



相传,陶渊明住宅旁边的菊丛之中,有一块如砥的大石,纵横各有丈余,令他格外喜欢。这位大诗人每逢贪杯喝醉了,便蹒跚走到大石旁边,然后坐卧其上。此刻,他往往在赏菊之余,诗兴大发,写下了一首首耐人寻味的诗篇。


后来,他感到这块大石能让他醒酒,能让他提神,又能让他诗思泉涌,于是对这块大石充满了情意,便给其起名“醒石”。


杜甫:再穷也是玩家


进入隋唐、赏石、藏石之风已成潮流,许多文人雅士爱石成癖,他们将奇石供于客堂书斋,清闲时面对奇石,凝神遐想,神游期间,并由此勃发诗兴。


5_结果.jpg


关于清代钱塘人诸九鼎作《素园石谱》中有记载,“诗圣” 杜甫是当时民间最有影响力的奇石收藏家:


“今偶入蜀,忆杜子美诗云:‘蜀道多早花,江间饶奇石’,遂命童子向江上觅之,得石子十余,皆奇怪精巧。”


6_结果.jpg


那个写下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的杜甫,整日为衣食发愁,即便如此,却也从未忘记写下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壮志,对奇石的研究和收藏,或许是他窘迫的日子里,少有的慰藉。


李煜:顶级顽主


到了宋初,整体社会对于审美的追求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和热度。其中南唐后主李煜,不仅诗词绝代一时,而他对于奇石的赏玩,他更是为艺术敞开君主大门,开启了“痴迷型”赏石模式。


7_结果.jpg

“灵璧研山”


据说他偶得一奇石,因造型奇特,中有墨池,故取名“灵璧研山”。李煜对此石珍爱异常。甚至在兵临城下江山易主时,他仍不忘中途折返,回到皇宫,冒死带上着两款“灵璧研山”再逃命!城破,李煜被俘,可见他对玩石的痴迷。


苏轼:百通奇才


说起宋朝,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个人,他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他的身影,按康震先生的说法就是“苏东坡不光是喜欢在自己擅长的诗词方面把别人都打的落花流水,更喜欢到别人擅长的领域内胡乱捣乱”。而对于收藏奇石,把玩奇珍,对于苏轼来说,不可能不去尝试。


8_结果.jpg


苏东坡曾收集色彩石298枚,令他常得意向人称道,他甚至还为此制作了专属的盛放器具,然后摆在家中——供奉。他用古铜盆“以净水注石为供”,还把另一盆彩石送与他的好朋友高僧佛印。还专们为此作文《前后怪石供》记述始末……据说,现如今某些地方至今还流行以石供佛的习俗,即是沿用此典故。



对太湖石欣赏的文人,历史上比比皆是,无不对太湖石感到痴迷,若是有一个石痴的称号,怕是许多人都可以力争古今第一石痴。